亳州柴油发电机价格

爱游泳的虫2023-08-05 03:20:3946联系我们亳州柴油发电机价格

2021年安徽省亳州市(单招)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

小学《教育综合知识》真题 参考答案

本试卷电子版领取请添加微信:wula1732(乌拉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D项正确。

A项,教育具有生产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可以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②教育可以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③教育还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B项,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不能理解为绝对独立性。

C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2.A。【解析】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该时期的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生产劳动服务。一致的教育目的,也决定了平等的教育权利。原始社会对年轻一代的照管和教育是氏族的事情,所以儿童都受同样的教育。教育是平等的、普及的,只是根据年龄、性别不同,进行不同的教育而已,如男孩子以学习狩猎、农耕、渔牧为主,女孩子以学习采集、家务、纺织为主。A项正确。

3.C。【解析】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脱离了生产劳动,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其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主要的教育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A、B、D三项属于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欧洲封建社会的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即骑马、击剑、打猎、投枪、游泳、下棋、吟诗。C项属于骑上教育的内容,符合题意。

4.A。【解析】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功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人的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按其流向,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可以分为横向流动功能和纵向流动功能。其中,教育的社会横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到教育和训练而提高了能力,可以根据社会需要,结合个人意愿与可能条件,更换其工作地点、单位任务等,做水平的流动,改变其环境而不提升其在社会阶层或科层结构中的地位。A项正确。

B项,教育的社会纵向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因受教育的培养与筛选,能够在社会阶层、科层结构中做纵向的提升,包括职称晋升、职务升迁、薪酬提级等,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及作用。

C、D两项为干扰项。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的社会化,影响人的社会实践,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展开全文

5.B。【解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理想国》之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他提倡女子应当和男子受同样的教育,从事同样的职业;应当重视早期教育。A、C、D三项属于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不符合题意。

B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的教育观点集中体现在其著作《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而且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B项符合题意。

6.A。【解析】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赞可夫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他以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克服障碍和积极努力)、以高速度进行教学原则(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单调重复)、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认为传统教学片面地强调了感性认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教会学生怎样学)、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克服高难度、高速度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忽视)。A项正确。

7.D。【解析】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著有《教学过程最优化》,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并指出教学过程的双边性决定了教授最优化方法和学习最优化方法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教学过程的双边性即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指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D项正确。

8.A。【解析】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在个体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一方面,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的仅仅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变为现实,如“狼孩”的事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即使是有好的遗传素质,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环境与教育,或者个人主观不努力,也难以有较好的发展。王安石的《伤仲永》中的方仲永就是典型的例子。题干中,“天生智力优异的人,即使在落后且教育水平低的环境中也一定能成为优秀的人”的说法属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A项正确。C、D两项不符合题意。

B项,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表现在体态、肤色、感官上,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该项说法错误。

9.B。【解析】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主张教育是国家事业;认为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这种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儿童从不具有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具有社会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的“社会的新人”。B项正确。

A项,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要从个人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提升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C项,生活本位论主张教育要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或认为教育即是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D项为干扰项。

10.A。【解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发布)指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A项正确。

11.B。【解析】A项,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课程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学科(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中心和首要问题。A项说法正确。

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的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体现了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

D项,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补充读物、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D项说法正确。

12.A。【解析】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问题不同,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其中,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出现题干中“肖同学怎么看我呢,他会喜欢我的讲课方式吗?”的想法说明魏老师处在教师发展的关注生存阶段。A项正确。

B、C两项,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出现“我要怎么做才能上好一堂课?”和“这节课时间把握刚刚好”的想法说明魏老师处在教师发展的关注情境阶段。

D项,处于关注学生阶段的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出现“我要认清不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差异”的想法说明魏老师处在教师发展的关注学生阶段。

13.C。【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从学生自身特点来看,学生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性几个方面。其中,调控性是指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③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A、B、D三项说法正确。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以及形成行为习惯、培养道德品质、促进人格发展。C项说法错误。

14.B。【解析】教师的角色有知识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学生心理的辅导者、班集体的领导者等。其中,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是指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这种教育主要通过言传和身教来实现,通常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人品修养产生巨大影响。题干中,教师的言行举止、态度、个性,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教师充当的是学生行为规范的示范者。B项正确。

15.D。【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为基础;其次,知识学习本身是艰苦的劳动,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D项正确。

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二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必须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其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6.D。【解析】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产婆术”“诘问法”。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方法。D项正确。

17.C。【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运用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题干中,体育老师通过示范健美操的基本动作引导学生掌握该知识,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法。C项正确。

A项,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作业或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B项,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实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D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18.A。【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它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有利于普及教育。复式教学的特点是直接教学和学生自学或做作业交替进行。复式教学保持了班级授课制的一切本质特征,与班级授课制不同的是,教师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巧妙地同时安排几个年级学生的活动。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19.B。【解析】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主要包括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和成熟期的集体阶段。其中,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是班集体稳定发展的时期,班集体的特征已经鲜明地展示出来,班级稳定下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产生了一定的友谊,学生积极分子不断涌现并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班主任指定的班干部也开始发挥核心作用,班级的凝聚力开始显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班级的组织与功能比较健全,班级的核心初步形成。这时,班集体能够在班主任指导下积极组织和开展班级工作和活动,班主任开始从直接领导、指挥班级的活动,逐步过渡到向学生提出建议,由班干部来组织开展集体的工作与活动。因此,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题干中,班主任认为,现在是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应当放手让班干部先组织和开展班级活动。由此可以推断三年级(2)班有可能处于班集体发展阶段中的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A项,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是班集体的雏形期。班级从组织形式上建立起来,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已经出现。不过,这时的集体特征还不稳定。学生在形式上同属于一个班级,实际上还是比较孤立的个体,班级成员彼此之间大多还不熟悉,缺乏认同,行动缺乏组织协调。班级的奋斗目标和行为规范尚未完全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和动力。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集体目的和应当遵守的制度与要求,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活动,促进集体的发展。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工作最繁忙的时期,也是班主任工作能力经受考验的关键期。

C项,成熟期的集体阶段是班集体趋向成熟的时期,集体的特征得到充分而完全的体现。班级已有明确、共同认可的奋斗目标,班级形成了坚强的核心,班干部有了独立主持班务工作的能力,学生有了较强的自我教育能力。班级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这时,班集体已形成,并成为教育的主体,能主动地根据学校和班主任的要求以及班级中的情况,自觉地向集体成员提出任务与要求,自主地开展集体活动。在这一阶段,班主任的工作主要是通过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自我教育,集体也开始成为真正的教育手段。D项为干扰项。

20.C。【解析】吉诺特模式又称明智信息模式,这种课堂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教师用明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和谐的沟通。宋老师的观点与吉诺特模式最为一致。C项正确。

A项,斯金纳模式又称行为矫正模式,斯金纳认为,在课程管理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适宜的行为,就必须奖励和强化适宜的行为,忽视学生的不良行为。

B项,格拉塞模式又称现实疗法或控制疗法。格拉塞强调建立和强化课堂行为准则的重要性。他主张课堂规则和学生行为的处理应通过一种特殊的过程——班会来建立。在班会过程中,教师是讨论的民主促进者,而不是权威。所有的决定都通过名数原则来确立。当规则需要调整或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通过再次召开班会来讨论修订。

D项,库宁模式是一种用来防止和应对不良行为的管理策略。库宁认为,课堂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团体管理。在这种团体管理中,存在着一种涟漪效应:当你纠正一个学生的行为时,也会改变其他学生的行为。对于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最好采取预防的办法。对教师而言,预防不良行为的发生比纠正错误行为更为重要。

21.B。【解析】根据形成途径(原因),课堂纪律一般可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类。其中,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题干中,小敏看到班上的同学每次上课前都会提前把课本拿出来翻看,于是也在上课前提前翻看课本。这说明小敏遵循的纪律属于集体促成的纪律。B项正确。

A项,教师促成的纪律即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往往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的。

C项,任务促成的纪律即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每项学习任务都有特定的要求,或者说特定的纪律,如课堂讨论、野外观察、标本制作等。

D项,自我促成的纪律就是自律,即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22.D。【解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①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②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③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⑤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其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指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很有帮助。D项正确。

A项,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B项,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C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是指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3.A。【解析】提倡“以学论教”,即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的教学质量,主要是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情绪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是否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②学生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③学生学习过程是否愉悦,学习愿望是否不断得以增强。

A项正确。B项,注意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②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和学生)的一举一动;③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有针对性。

C项,交往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儿点:①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③是否能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④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D项,生成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掌握应学的知识;②学生是否全面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不得到增强:③学生是否有满足、成功和喜悦等积极的心理体验;④学生是否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24.C。【解析】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之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撤销一个愉快刺激,那么以后在类似情境或刺激下,该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受到抑制。惩罚包括正惩罚和负惩罚两种形式。正惩罚是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言语斥责、批评、罚款等。题干中,小彤的妈妈通过呈现厌恶刺激(贴着墙站立半小时)来降低小彤驼背的发生概率,这种方式属于正惩罚。C项正确。

A项,正强化也称积极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如给予某种奖励、奖品等),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B项,负强化也称消极强化,是指个体在做出某种反应之后,令其摆脱厌恶刺激(如免除家务劳动),从而提高其类似行为出现的概率。

D项,负惩罚是通过撤销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如减少儿童的零花钱、取消儿童周末看电影的权利等。

25.B。【解析】达斯等人根据对脑功能的研究,提出了同时型与继时型两种认知风格。其中,同时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善于采用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视角全面思考问题,考虑多种假设,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能同时把握事物的全部信息,并从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中发现事物的整体联系。根据题干所述,小魏的信息加工方式属于同时型加工。B项正确。

A项,继时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第一种假设成立后再检验第二个假设,解决问题的过程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

C项,根据因素分析的结果,学习过程中的加工策略可分为表层加工策略和深层加工策略。其中,采用表层加工策略的学生只关注学习学校或教师指定的内容,常常把有关的概念、定义、公式和事实性知识当作一个个分离的单元,而不是一个整体,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再现其细节。

D项,采用深层加工策略的学生关注学习任务的根本意义,并探索学习任务内部及其与其他任务之间的联系,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理解学习内容,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

26.D。【解析】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八类。其中,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物理学中的“功=力×距离”这一规则的学习。题干中,先学习“新鲜的食物”和“健康”两个概念,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新鲜的食物”和“健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新鲜的食物是健康的”,这种学习属于规则学习。D项正确。

A项,连锁学习指学习联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联结。各种动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这类学习。例如,学生对广播体操动作的学习。

B项,言语联结学习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语单位的联结,即言语连锁化。例如,将英语单词连成句子。

C项,辨别学习指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即能够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例如,能够区分易混淆的汉字。

27.A。【解析】罗森塔尔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题干中,袁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夸奖成绩中等的晓伟,将对学生的期望传递给学生,使晓伟受到鼓舞,从而努力学习,成绩获得进步,运用的是罗森塔尔效应。A项正确。

B项,阿伦森效应是指随着奖励减少而导致态度逐渐消极,随着奖励增加而导致态度逐渐积极的心理现象。阿伦森效应也指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物,最不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励、赞扬不断减少的人或物。

C项,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暂时停下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D项,投射效应是指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总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即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28.D。【解析】人的社会性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人们越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来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等,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题干中,小熊怀疑宋老师的推断,认为打雷也不一定会下雨,这时其产生的情感体验属于理智感。D项正确。

A项,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B项,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C项,幽默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现,也是调节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

29.C。【解析】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能包括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存在智能等。其中,视觉-空间智能表现为感知、记忆、辨别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能力,以及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题干中,“能够对形状、线条、色彩等产生联想”属于视觉空间智能。C项正确。

A项,言语智能又称语言智能,包括阅读和写作及用于日常会话的能力。

B项,逻辑-数学智能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

D项,自我认识智能又称内省智能,包括认识自己并选择自己生活方向的能力。

30.A。【解析】皮亚杰用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来解释人的认知发展的建构过程。其中,同化是主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题干中,小朱将看到的白天鹅认成在爷爷家看到的鸭子,是运用原有的图式认知新事物,其认知属于同化。A项正确。

B项,顺应是指当主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C项,图式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D项,平衡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均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果失去了平衡,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个体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

31.B。【解析】布鲁纳根据儿童表征世界的方式,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动作式、映象式和符号式三个阶段。①动作表征阶段。大约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通过动作来认识、再现外界事物的特征,他们“从动作中认知”“从做中学”,很少有反省认知的参与。②映象表征阶段。儿童不需要经历具体动作,能够通过具体事物和动作在脑中的表象,包括视觉图像或其他感觉表象对世界进行表征。③符号表征阶段。儿童能够借助语言或符号系统贮存或提取大量信息,借助语言进行推理、提出假设,使用比喻及条件性命题(如果一那么)并解决问题。B项正确。

32.D。【解析】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其中,形象记忆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我们对见过的人、看到的风景、听过的音乐、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题干中,小董回家和妈妈描述新老师的外貌特征,这种对见过的人的记忆属于形象记忆。D项正确。

A项,语义记忆也称语词逻辑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中。

B项,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经历相关,如想起自己曾经去过某个地方或参加过的一个活动等。

C项,根据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记忆可分为感觉(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33.C。【解析】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教师威信的结构主要包括学识威信、人格威信和情感威信三个方面。其中,情感威信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双方的情感交融。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从学业、生活等各方面关心他们,将会使学生产生信赖感。而教师的谦虚和蔼,对学生真诚的态度,将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从而为教师带来威信。题干中,袁老师对学生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学生对袁老师产生了依赖感和亲切感,从而袁老师的情感威信也就提高了。C项正确。

A项,人格威信。优秀教师表现出来的求真务实、爱岗奉献的人梯精神所折射出来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威信的重要来源。教师在教学和日常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认真负责、维护和坚持真理、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刚正不阿的人格和以身作则的行为范式,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会带来信服和敬重的威信之感。

B项,学识威信。高深渊博的学识,讲学时的旁征博引、幽默风趣是教师在学生中赢得威信的重要来源。学者为师是历史形成的,而有知本身能够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感,从而获得别人的尊敬,其所带来的心理效益之一就是威信。

D项,教师的威信有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两种。其中,权力威信是教师根据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教育传统以及社会心理优势而建立起来的威信。

34.A。【解析】根据班级活动的目标和功能,班级活动分为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个性发展类班级活动和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其中,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精神风貌,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的思想情感、健康的心理素质,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清明祭扫活动、主题演讲等。题干中,某班组织了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这类活动属于思想道德引领类班级活动。A项正确。

B项,学习提高类班级活动侧重于学生对一定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获得与练习。例如针对学科学内容的各种知识竞赛、演讲、科技创新、课题设计,或者针对日常生活的主题知识获得活动等。

C项,个性发展类活动主要是充分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特长优势、发掘自身潜力而开展的活动。例如作文竞赛、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等,在展示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优势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D项,社会适应类班级活动着重让学生习得社会生活的必要规范、技巧,以及人的生活智慧、生活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其中包括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社会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

35.C。【解析】教师人格结构中的”四心”主要包括教师的自信心、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宽容心和教师的合群心。其中,教师的宽容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特别是要尊重那些不为世俗所理解的个性表现;当然,宽容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宽容既让学生享受到充分的民主、自由,又有融治的合作与明确的责任。C项,放任其自由发展的说法错误,当选。

A项,教师的责任心。态度负责、有强列事业的教师对教学和教育工作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爱生乐教。他们的工作动机不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是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B项,教师的自信心。作为教师要拥有对白己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相信自己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D项,教师的合群心。教师的合作精神、合作行为表现本身就为学生提供了暗示性榜样。教师若有合群心,就能通过发挥自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不同类型、不同个性、不同文化生活背景的学生组织起来,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育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离群索居、厌恶合作,就很难有兴趣组织学生合作。

36.A。【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的基本内容有六条,分别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其中,“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毛毛的家长表示自己会支付每小时200元的报酬给何老师,请何老师在周末帮毛毛补课。何老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要遵守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为由拒绝毛毛的家长。A项正确。

B项,“终身学习”要求教师“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C项,“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D项,“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7.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年修正)第五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未采取措施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依照前款规定追究法律责任”。题干中,S县人民政府将A校划为重点学校,B、C校划为非重点学校。如果上级人民政府认定S县人民政府的这一行为情节严重,可以对S县人民政府直接负责这一事项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A项正确。

38.C。【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优惠措施,鼓励和扶持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开展勤工俭学和社会服务,兴办校办产业”。A项说法正确。

该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的捐赠,必须用于教育,不得挪用、克扣”。B项说法正确。

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的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C项说法错误,故当选。该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规定,“以财政性经费、捐赠资产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不得设立为营利性组织”。D项说法正确。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39.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年修正)第四十四条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A、B、C三项属于学生应当履行的义务。

该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D项属于学生享有的权利,符合题意。

40.D。【解析】学生具有隐私权,即学生有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对于学生的信件,未经学生本人同意,教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题干中,学校规定,教师不得私自拆读学生的信件,是为了保护学生的隐私权。D项正确。

A项,名誉权是指人们依法享有的获得客观社会评价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名誉权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B项,生存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获得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具体包括未成年人享有生命权、医疗保健权、国籍权、姓名权、获得足够食物、拥有一定住所以及获得其他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

C项,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包括受宪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二、多项选择题

41.ABC。【解析】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途径:①要以发展和提升学生素质为核心;②要树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A、B两项正确。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项正确。D项错误。

42.CD。【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课程可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课程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完整性,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C、D两项正确。

A、B两项,根据课程的呈现方式或对学生的影响方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也称公开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即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

43.ABCD。【解析】随机进入教学又称随机通达教学、随机访问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的基本原理:对于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下、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学习,以此来达到获得高级知识的目标。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建构起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事实,概念,策略以及概括化的知识,从而形成随机通达的状态。随机进入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①呈现情境;②随机进入学习;③思维发散训练;④小组协作学习;⑤学习效果评价。A、B、C、D四项均属于随机进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

44.BC。【解析】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要素:①真实或真诚;②尊重、关注和接纳;③移情性理解。B、C两项正确。

45.ABD。【解析】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的观点包括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①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②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③情境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A、B、D三项正确。

46.CD。【解析】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学习动机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本身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外,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动力。外部学习动机是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学习者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A项,认知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满足认知内驱力的奖励由学习本身提供,属于内部动机。

B项,有机体的内驱力可以分为生理的和社会的两种,其中生理内驱力又称为第一级水平的内驱力,如饥渴、休息、睡眠、性欲等。

C项,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自我提高内驱力指向一定的社会地位,以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为满足,属于外部动机。

D项,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它是为了获得长者或同伴的赞许和接纳,属于外部动机。

综上所述,C、D两项正确。

47.BC。【解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学习策略的程序性是指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每一次学习都有相应的计划,每一次的学习策略也不同。B、C两项正确。

48.ABCD。【解析】学校群体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包括归属功能、支持功能、认同功能和塑造功能。A、B、C、D四项均属于学校群体的功能。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学校群体对其成员在心理上具有归属功能。这种归属功能集中体现在归属感上。归属感是成员自觉归属于所参加群体的情感。成员的归属感的强烈与否主要取决于成员个体归属需要的强弱和群体凝聚力的大小。

学校群体对其成员在心理上具有支持功能。群体成员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和业绩等,如果符合群体的要求,便会得到群体的支持。群体提供的支持又会强化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和业绩,增强其自信心,推动其继续前进。

学校群体对其成员在心理上具有认同功能。这种认同功能集中体现在认同感上。认同感是指群体成员在认识和评价上保持一致的情感。学校群体之所以能使其成员产生认同感,是因为学校群体自身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对其成员具有吸引力。

学校群体具有塑造的特定功能。这是学校群体与其他职业群体的明显区别。塑造功能表现在对其成员的思想观念、品德作风、知识技能、心理素质、个性等多方面施加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正面影响,以期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49.ACD。【解析】自我效能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人倾向于选择并做完自认为能胜任的工作,而回避自认为不能胜任的工作。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自我效能感高者有信心克服困难,更加努力;自我效能感低者信心不足,甚至放弃努力。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自我效能感高者表现自如;自我效能感低者畏手畏脚。④影响人们活动时的情绪。自我效能感高者能够承受压力,情绪饱满、轻松;自我效能感低者紧张、焦虑。A、C、D三项正确。

50.CD。【解析】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原则;②集体主义原则;③教育人道主义原则;④教书育人原则;⑤乐教勤业原则;⑥教育民主原则;⑦人格示范原则;⑧依法执教原则。其中,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要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乐教勤业原则的具体要求: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勤业精业,勇于探索。C、D两项体现了乐教勤业的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A项,集体主义原则是指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职业,教师职业所担负的任务是培养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这关系到民族的希望,因此教师应当正确处理好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教师要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当将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使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

B项,教育人道主义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点:①现代教育应体现尊重人权的精神;②现代教育应努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①尊重学生;②关心学生;③同不尊重、不关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斗争。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体现了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简答题

51.【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2.【参考答案】

班杜拉认为自律行为是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养成的,他将观察学习四阶段中的动机阶段的意义加以延伸,从而发展为他的自律行为养成的三阶段理论。

(1)自我观察。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班杜拉认为,一个人通过认知过程,不仅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而且能对未来制订计划和确定目标。人之所以能坚持不懈、追求不息,就是因为人具有预期未来、树立目标、自我满足和自我批评的能力。

(2)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个人经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所制定的行为标准评判自己的行为,以此调节自己的行为,奖励和惩罚自己。

(3)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指个人按自定标准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53.【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教师上好一节课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

(1)目标明确。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教师教学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结构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教师授课讲普通话,语言简洁、明快、生动,语音抑扬顿挫,讲述有条理,有逻辑性。

(6)板书有序。板书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7)态度从容。教师授课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

(8)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是上好课的最根本的要求,离开了这一点,以上所有要求就都失去了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

54.【参考答案】

材料对教师培养学牛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我是说教师家的小编哦。

(1)营造和谐氛围,寓教于乐。学生在宽松愉悦、安全和谐、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才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寓教于乐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活跃气氛,还能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兴趣盎然地接受教学内容,可谓一举两得。

(2)鼓励学生多思多问、积极探索。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即使学生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推动学生好奇心的发展。

(3)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童心和想象力,用浅显、活泼的字眼来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样不但可以使孩子容易接受,也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互动与互信。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基于好奇心而又高于好奇心的心理品质,它需要教师精心保护学习者的好奇心。教育者必须悉心保护学生创新求异的本能和欲望,不能机械地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要积极培养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

(4)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创造性学习。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动探索和发现的愿望和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只要给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思维空间,只要用心引导孩子们真正动脑去想,让他们大胆地发言,再让他们去讨论、交流,教师再适时点拨,教学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能在鼓励中培养学生动脑进行创造性学习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5)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根据学生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利用手上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比如让孩子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亳州柴油发电机价格

五、案例分析题

55.【参考答案】

(1)对子赛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应以防为主,引导和促进其端正学习的态度,使其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逐渐减少问题行为的产生。

①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一般来说,当教师发现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时,不要指名道姓地批评,而要尽量用非言语行为控制,如用目光、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走近学生等非言语手段,提示学生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还可以采用口头表扬的方式调控学生的问题行为,如表扬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的良好行为,表扬其他学生的良好行为。当子骞上课不专心听讲,四处乱看时,教师可以采用非言语手段,提示子骞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者通过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以此来引导子骞上课认真听讲。

②合理运用惩罚。少量的、方式可取的惩罚可有效地减少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在惩罚学生后,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帮助,使学生不仅不再和错,面日在同烂情墙下.学会以适当行为代替不良行为。当子骞在教室后面走来走去打扰到其他同学的学习时,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惩罚。

③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子骞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来终止问题行为。

④进行心理辅导。针对子骞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应该引导、帮助子骞找到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太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分析问题行为带来的消极后果,并使其尽快地适应小学学习节奏,帮助子骞制定新的适应性课堂行为目标。

(2)朱老师主要运用了学校心理辅导原则中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①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尊重是指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价值。理解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以达到“感同身受”。案例中,朱老师认为子骞的年纪还小,其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太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做到了“感同身受”,体现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②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心理辅导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案例中,朱老师让子骞担任纪律委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其他同学遵守班级纪律,也能督促子骞自觉遵守班级纪律,充分发挥了学生作为辅导活动主体的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③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校心理辅导的目的不是要消除学生个人身上的独特性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是要使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独创性在积极的方向上得到最充分、最完美的发展。案例中,朱老师针对子骞喜欢关注其他同学的特点,让子骞担任了纪律委员,体现了朱老师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使子骞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④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必须用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相信学生具有成长和发展的潜力,对学生的未来持乐观的态度。案例中,朱老师认为对待子骞的情况不能操之过急,要根据子赛的身心发展情况,循序渐进地了解子赛,改变其性格特点。这说明朱老师综合分析子骞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子骞的发展,体现了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56.【参考答案】

黄老师的观念是错误的,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应试教育具有选拔性、淘汰性,只能照顾到一部分人的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案例中,黄老师按照班上的最低英语水平进行教学,没有兼顾其他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素质教育还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案例中,黄老师按照班上的最低英语水平进行教学的做法,没有关注到其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不利于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不利于其他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亳州柴油发电机价格

综上所述,黄老师的观念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学生的特点,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又要因材施教,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fangdabang.com/news/202308/376.html

热门文章
随机文章
热门标签
侧栏广告位